工商時報【元大寶來中國平衡基金經理人張帆】

想必讀者大多有從事投資活動,然而不知有多少人自問投資目的是什麼呢?殺進殺出刺激的快感?向親友自吹自擂得到虛榮?筆者比較認同凱因斯對投資的看法,就是在風險較小的條件下取得長期收益的最大化。

要達到這個目標,只有一個核心策略,就是如何利用複利創造財富。而複利能起作用必然需要滿足4個條件: 1.正的期望報酬,2.避免大幅度的本金損失,3.可持續複製的系統方法,4.足夠長的時間。

前述兩點是客觀條件,無論任何人違反了都無法完成複利的任務,後兩點則偏於主觀條件,每個人因自己的性格、哲學、知識、物質條件選擇適合的方法。我們在?量任何市場或是領域是否要投資時,如果能以上述標準自我審查,至少可立於不敗之地。

那麼我們利用這個框架來討論,在中國市場如何找到正的期望報酬。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大多頭行情,從市場的free english learning觀察來看,日均成交量上兆人民幣,顯然是個資金推動型的多頭,而市場上也只有中國人民銀行(大陸央行)這個大金主有這個能力,也確實正這樣做,降準、降息、PSL等類型的貨幣政策頻繁出現,因此中國股民熱切的稱呼央行為「央媽」,顯然是爹親娘親不如錢親。ielts 考試

因此,一個簡單結論可以得到,本次中國A股牛市是以中國政府意志下的資金推動造成。

中國政府為何有這樣的動機呢?從歷史來看,過去200年間,人類創造大量財富,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創新,在技術方面不斷突破。從工業革命開始,蒸汽機的發明,到後來鐵路、電力、內燃機、電腦、核能,一直到今天的網路等技術都是拜創新所賜。

例如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鐵路業的繁榮,使這國家經濟和政治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功。而所有這些科技進步都有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貢獻。這也是中國政府目前想要做到的,期望藉由牛市加速產業轉型,將更多的社會資源導入創新型的高科技領域。

中國的經濟轉型未來是否會成功,目前還難以確認。不過可以先問另一個問題,科技的進步對社會當然有貢獻,但是對股東的貢獻呢?有部分的人會疑惑這有什麼好問的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曾提出合成謬誤這個論點,意思是對個體有利不一定對全體有利,反之亦然。

歷史資料顯示,不管科技進步帶來的效益有多大,最終獲得這種好處的通常是消費者而不是企業的所有者。因為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競爭,降低價格並且提升勞動者的實際工資。

巴菲特的合夥英語學費人,查理芒格也觀察到這現象,他說科技進步對社會是美好的,但對於資本家來說純屬禍害,有很多都是提升效率降低利潤。

例如航空運輸業從50年前的第一代噴射客機逐漸升級,現在的B777或A380運量大又省油還非常舒適,然而全球整體航空業的股東權益收益率卻較50年前大幅下降。

當然不是所有科技進步都沒有股東權益價值,這點需要努力挖掘。以熱門的互聯網金融為例,其實中國工商銀行的電子業務已經占全部業務的87%,2011年電子銀行的交易額為2兆元,2014年達到456兆元,年複合增長率47%,日均業務量1.7億筆,每筆電子業務相較傳統節約成本1元左右,這就是科技對企業效益的提升。

市場所追捧或預期的科技創新是否能連結到股東權益的創造,需要仔細分析。而在目前市場狂歡的氣氛之下還維持理性,確實是一種對自己的苦行,至於取捨,就看每個人的投資目的是什麼了。


3A7AFBCCAA4D99E1
arrow
arrow

    f53dp11dd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